镇原县全面推进中医药产业提速发展
时间:2018-07-06 19:36 来源:镇原县外宣办统计局 作者:张文忠 编辑:肖睿

  近年来,镇原县紧紧围绕全省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建立了政府牵头、部门参与、全社会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的综合机制,编制《镇原县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并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甘肃省中医中药产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组建镇原县中药材产业推进办公室,建立中医药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研究、部门服务和组织推动,形成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不断加强医院中医内涵建设,在中医临床科室开展中药、针灸、推拿、理疗等中医药服务的基础上,累计建成开边中心卫生院等7个示范性中医馆,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6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18所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163所中医特色村卫生所,县中医院康复理疗中心投入使用,建立了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以及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医师查房和西医科室配备中医师、考核中药消耗量等制度。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2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医护服务人员(含村医)超过1000人,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了28%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了25%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中医类别医师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诊疗业务,全面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三分之一”目标,平均中医门诊人次占全院门诊人次的37.6%,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35.2%,中医药治疗总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32.5%。

  二、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

  镇原县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层深厚、土地疏松,适宜发展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全县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中药材产业培育作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加快脱贫奔小康的关键举措来抓,2017年全县种植中药材2.6万亩,产量约8000多吨,2018年全县种植中药材6万亩,逐步形成了以郭原、平泉、上肖、武沟、庙渠、马渠、方山等7个乡镇为主,全县19个乡镇均有分布的种植格局。目前,镇原县建成南川东王、孟坝王湾两个万亩中药材种植片带,平泉麻王、上肖北庄、武沟孟庄3个千亩示范种植片带,开边开边、孟坝王湾、方山张大湾等22个百亩示范种植片带。种植品种达30多种,主要以柴胡、黄芩、党参、黄芪、防风、板蓝根、生地、葛根等为主。目前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合作社有109个、饮片加工企业2个(正建1个),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积极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为了推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天士力控股集团中天药业有限公司,成立甘肃欣堂医药有限公司,采用“龙头企业+乡镇+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甘肃省欣唐医药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4月5日经工商登记成立,目前投入3700万元,一期工程在金龙工业园区开建。

  甘肃康平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通过GMP 认证,总资产5000多万元,年销售总额4000多万元,创利税200多万元,公司可加工炮制中药饮片300多个品种,被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岐黄文化传承基地”,充分利用岐黄文化研究成果,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大中药材基地建设规模。公司计划新增古法炮制项目,企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积极开展药膳在医疗机构及家庭的推广应用,结合县域地道药材及人民群众饮食习惯,确定了花生红枣汤、绿豆大蒜汤、豌豆汤、山药羊肉汤、桂圆葡萄干汤、桂圆红枣粥等一批针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药膳配方在全县推广应用。二级医院成立了膳食科,在院内食堂开展了药膳食堂的推广应用,通过“辨证施食”来达到预防疾病、养生健体及促进康复痊愈的目的。结合疾病谱排序分析,确定黄花、韭菜、辣椒、番茄、甘蓝、萝卜、冬瓜、马铃薯、山药、地椒等20种地产药用蔬菜品种及苜蓿菜、野木耳等多种野菜品种,重点发展药用蔬菜种植产业,黄花菜(忘忧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开发地椒茶、八宝养生茶、山楂、甘草杏等养生产品5类10多个产品,年销售8000万元以上。支持倡导镇原县书画社、书画一条街开展中药药枕及中药香囊、香包等中医旅游产品的开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与天津天士力控股集团签订中药材产业协议,计划新建中医药养生基地1处,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上一篇:镇原:瓜菜产销旺 扶贫见实效   下一篇:镇原:预警督办跟踪问效 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